在2016年,巴宝莉(BURBERRY)集团的表现严重不佳。截至3月31日,该集团收入为25亿英镑,同比下跌1%。全球主要市场销量也有所下滑。其中,在香港地区连续三个季度下跌20%。集团甚至公告称,2017年的利润会处于预期最低水平。
造成巴宝莉(BURBERRY)在全球市场表现乏力的原因有诸多。一方面,品牌过于依赖百货店,致使其自我品牌控制不足,这导致高端形象受损; 另一方面,前高管的经营理念以及品牌本身的创新设计也给销售带来了影响。加之奢侈品行业近年来的整体萎靡,巴宝莉想要寻求突破更是难上加难。
此外,
据彭博社报道,巴宝莉(BURBERRY)的40% 销售收入来自于中国消费者。然而,近年来中国反腐倡廉行动以及海淘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增长乏力,其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导致其市场收缩的影响受到放大。
为应对中国市场的凋零,从今年9月开始,巴宝莉(BURBERRY)在香港和中国内地陆续进行了调价。此次调价主要涉及包袋类产品和冬装。店内销售人员表示,一些售价超过一万元的包袋已经进行了两千元左右的价格调整。其中,一款原售价为11000元的女包甚至一次性降价3700元。虽然降价力度很大,门店依然鲜有顾客消费。
巴宝莉(BURBERRY)之所以不惜降低售价,是由于它在中国的糟糕销售表现使得大量门店成为了负担。与此相比,降低售价对品牌形象的影响较小,因此选择降价来应对市场挑战。
考虑到消费者利益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其他奢侈品巨头无法对此视而不见。因此,巴宝莉(BURBERRY)等品牌的降价不会仅仅是一个案例,而是整个奢侈品行业的趋势所在。
英国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曾公开表示,奢侈品消费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催眠,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被催眠的时间越长,奢侈品的生存时间就越长。
然而,随着跨境电商和代购市场的崛起,奢侈品的全球价格已经趋于一体化,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成熟,越来越少的人想要花费高昂的价格购买奢侈品。因此,当奢侈品品牌赖以生存的增长策略变得越来越乏力时,各大巨头纷纷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采取更加亲民的策略,比如巴宝莉(BURBERRY)不仅调整售价,甚至率先取消了秀场与卖场之间的时间差,试水“既视即买”模式。
然而,亲民策略并不能挽救奢侈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反而会对品牌的高端形象造成伤害。香奈儿作为奢侈品行业的“领头羊”,去年在中国市场上降价20%,但是这并没有起到增加销量的效果,反而导致集团的2015年营业利润下降23%,仅为16亿美元,成为奢侈品行业中的垫底者。
很抱歉,您提供的内容缺乏足够的信息,无法进行严格的表述转换。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或信息,我们将非常乐意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