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辣椒》讲述的是一群留守儿童的故事。受访者供图《童年的朋友》是吕丽萍参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吕丽萍(中排右)在电影《老井》中与张艺谋合作,她也凭借该片获得金鸡奖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围城》(图)、《编辑部的故事》相继播出,让吕丽萍一路走红。上世纪90年代,电视剧《围城》、《编辑部的故事》(图)相继播出,让吕丽萍一路走红。在与孙海英合作的话剧《独自温暖》中,吕丽萍饰演了一个毒舌老太太。
如果不是由吕丽萍主演的电影《红辣椒》上映,很难有机会采访到这位荣膺过众多奖项,塑造过很多经典角色的女演员。今年已经62岁的她,每天过得很简单——有好角色就拼命演;没有就认真生活,偶尔做些创作。但多年的表演经验,让她明白表演是门艺术,演员需要门槛,无法干涉别人,就只能管好自己。也是因为多年来对表演的热爱,让她在艺术创作上充满自信,她笃定“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始终有人在追求真实的、美好的东西”“演员不能有恶习,否则对不起观众和行业”。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吕丽萍言辞犀利、直言不讳。她说,她不喜欢凑热闹,更不认为自己属于娱乐圈。就像她眼中的自己,“执拗且认真。一旦遇到好的角色,愿意赴汤蹈火。”
A回归
能演关注老人、孩子的电影,多好
这些年,吕丽萍的作品产量很少,出演的大多是题材小众、角色不算主流的类型片。即便如此,她比谁都确信,自己选的是目前行业与市场最缺失的题材。“制作没砸1个亿,题材不是爆笑喜剧,就是个关注留守儿童的电影,展现了奶奶和孩子间的温情。来源于真实生活,不是胡编乱造。”吕丽萍用两句话概括了电影《红辣椒》打动她的原因。
算起来,《红辣椒》从2017年开拍到上映用了近五年,“老人、留守儿童似乎在电影选材上被遗忘了。就拿老人来说,一部戏里能有三分之一是关注到他们的就不错了。但往往他们的经历是最丰富的,阐述的感情是最真挚的。所以,我能去演,是多么的宝贵!”
新京报:《红辣椒》里,你有很多和孩子的对手戏,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你赞同吗?
吕丽萍:当然,跟孩子演戏非常难,他们需要真正从心里认可你这个奶奶,如果没有搭建这种共识,你是演不过他们的。在孩子面前需要从零开始,向他们学习,如果你还在那里摆谱、高姿态,孩子是很难回应你的情感的。
B忆当年
创作,需要找到志同道合者
吕丽萍20岁时考进人才辈出的中戏表演系80班;遇上拍电影的邀约,学校不放,错过了改编自梁晓声的著作、孙羽执导的电影《今夜有暴风雪》。
大四那年,她和同学姜文排了个小作品,引起导演谢晋的关注。他直言“这个演员(吕丽萍)能演到70岁”,还将她推荐给导演黄蜀芹,并有了她人生参演的第一部电影《童年的朋友》。
刚拍戏时,吕丽萍是慌乱的、无准备的,硬着头皮去陕北待了四个月。那个年代的人敬业得可怕,做事极其认真,这种精神鞭策着她,也感染着她。她也想拼尽全力:“最开始我什么都不明白,到最后我居然能指挥摄影师了。为了塑造角色,当时我和黄蜀芹经常争论,还闹了几次别扭。黄蜀芹导演在那个年代是呼风唤雨的大咖。直到电影上映后,她来跟我道歉,说‘你真的演得太好了’。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导演,她不仅不计较合作中的那些不愉快,还鼓励我,这让我特别歉疚。”从那时开始,吕丽萍意识到,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有多么重要,这也给了她表演的勇气。
1988年,吕丽萍凭借吴天明执导,张艺谋主演的电影《老井》中的农村妇女一角,获得了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张艺谋当时的表演还用评论吗?我觉得他根本没有演技,因为他不需要演技,完全就是本色出演,足够好了”。在吕丽萍看来,《老井》无疑是大家的巅峰:“任何一部作品的创作就像是一场暴风雨,从小雨到大雨,再到等来彩虹,这部电影就让我看到了彩虹。因为其中的每个人都很厉害。”
吕丽萍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和夏钢导演合作电影《遭遇》,让编剧王朔、冯小刚认定了她就是《编辑部的故事》里戈玲的不二人选。再加上一听李冬宝的饰演者是葛优,“他太适合李冬宝了,幽默、想法独特。比如第十集《无中生有》中,李冬宝听说戈玲去追诗人田乔,当时我认为他的反应夸张了点儿,就建议他干脆摔倒在地。没想到他真的下意识地摔了一下,换做别人可能摔不出这样的效果。”
C烦恼
最火的时候真恨自己太火
前有奖项加持,后有两部热播剧《围城》《编辑部的故事》相继播出,吕丽萍火了。
但越是风光无限,她越想独处。她发现就算乔装打扮,去哪儿都有人能认出她来,她不能坐公共汽车,也不能去公共澡堂,所有人似乎都对她有所期待。就连她最喜欢的路边摊都不能随便吃了:“我这人特喜欢吃煎饼,买一个煎饼,旁边人就说‘哎哟喂,你就吃这个?’我的天呐!煎饼也吃不成了。后来到了《燃烧的岁月》,基本没法跟大家一起吃饭了,一吃饭就被叫去不停地合影、签名。”
在吕丽萍的认知里,走红后的生活没了以往平凡的惬意,失去了普通安生的本质,“整个儿一灾难”。拍《编辑部的故事》时,她曾和冯小刚说,“这个剧播出后大家就别想安生了”,引来对方一顿嘲笑,“‘哟,人都想出名,你这出名了还不觉得好,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怕这怕那的’。后来他也出名了,傻眼了,我心想你当时还嘲笑我,后来也体会到出名的烦恼了吧(笑)”。吕丽萍感叹,“我最火的时候,真恨自己太火了。”
不过,真正谈起“流量是不是骄傲的资本”这个话题时,吕丽萍变得严肃了起来,“现在的行业挺浮躁的,各种恶习都出现了,做演员真不能这样,轧戏、替身,应付了事,这对不起观众和行业。怎么能这样呢?比如短期内把自己捧红,弄好多新闻,攻占很多头版头条,但这都是快餐式的啊。没有掌握真正的表演艺术,弄个旁门左道、营造是非,这就是对专业的亵渎,你能出名,但只能臭名远扬。”她感叹着,早已看不懂如今的很多事,“要保持表演的纯粹性,珍惜羽毛,真的很难。今天他火了,明天他凉了,什么时候大家关注的都是这些了?我不是说要批判谁,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应该尊重。但我担忧的是,表演没有了学术性,好演员曲高和寡,是孤独的。我们以前的创作环境不是这样的,观众能因为好的作品有所感触。我认认真真地讲,真的是痛恨那些蚕食这个行业的混子,没标准了,都糊涂了,全有偶像包袱,沉溺在表面的炒作里。”
D拒绝焦虑
演员们为什么要恐惧老去
“春天有春天的美,秋天有秋天的美,总是有不一样的收获。”上学时,表演课老师的一席话至今都烙在吕丽萍心里。
她从不担心自己会衰老,也抵触在作品中“扮嫩”。她愁的是,那些带着炒作性质的评论或新闻,把别人年轻时与变老后的图片拿来做样貌对比,大呼这位女演员已经老去,“这真是很讨厌,太低俗了,难道他们不会老吗?你让我花里胡哨的,染个指甲、做一口洁白的烤瓷牙,甚至弄个少女脸……整成那个样子还能回到真实生活里吗?我都不认识自己了,还能演谁?只能演个整容失败!”
后来,吕丽萍在很多场合都会分享一个角色,就是2018年她与孙海英共同主演的话剧《独自温暖》中,那个情感丰富的70岁老太太。她言语犀利、金句不断,总能在幽默的“怼话”中折射现实生活,引导观众去思考人生。“所以我想,演完《红辣椒》也希望鼓励到很多女演员,大家不要慌张,只要认真拍戏,不管中年还是老年都能发挥自己的魅力,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坚守和态度。”
不得不承认,吕丽萍在角色塑造上是成功的,她一向认为自己应该把整个演艺生涯交给观众。所以,她尽量在生活中减少曝光,拒绝接拍广告、代言。在她看来,让角色走进观众心中需要严格的筛选过程。“比如综艺、直播带货这些,频繁曝光后还能当演员吗?”吕丽萍认为,专业人士需要甘于寂寞,需要用角色说话,不能成天整噱头,一个演员没有续命的作品,就什么东西都留不下:“以前拍戏的条件是真不好,但现在是根本不尊重,都在世俗化、垃圾化,最后给你拉到这个粪坑里为止,甚至已经到了拔都拔不起来的地步,到了低谷期。短视频也好,拍段子也罢,全是快餐。当然,短视频可以给老百姓一个抒发自己的地方。但为什么这么多演员也天天在这个平台那个平台上呢,把自己的作品都给挤没了。”
对话
经典源于那个年代的创作精神
新京报:很多年过去了,大家还在重温曾经的经典,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能创造这么多经典作品?
吕丽萍:妄自评论就有点儿炫耀的感觉了,是会招人嫉妒的(笑)。经典源于那个年代大家的创作精神,为了一部作品什么都可以牺牲,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戏拍好。就比如《燃烧的岁月》片场真的就很“燃烧”,大家四个月走南闯北,从内蒙古到云南,从上海到北京,坐着火车哐哐哐,再辛苦都不怕。
新京报:你一向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回顾过往的表演经历,有满意的角色吗?
吕丽萍:说实话,我真没觉得有非常满意的角色,好像在专业上我还没怎么着,就已经62岁了(笑)。时光飞逝,很多时候回顾起来都心有余悸,我想真实地给观众表达一下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真正的演技派、什么是塑造人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主题啊。无奈现在太多人把这个主题糟蹋了,找不到了,丢失了,把它找回来一定是很艰难的。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地去做。
新京报:话语间听出了你的无奈,考虑过自己做导演吗?
吕丽萍:自己做导演会非常操心,但你的梦想永远需要自己去实现,指望别人,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
那些表演类综艺让人觉得愤怒
新京报:比起长时间的角色投入,综艺等快餐式的娱乐节目对演员会更容易一些。
吕丽萍:我不在乎这种损失。说实话,平时我也不想露这个综艺脸,谁爱露谁露。只要有角色给我,感动我就去演,踏实演戏才是我该做的。有些节目有学术性、权威性的考量,我认为可以。但有些节目看着就很痛苦,比如评判演技(类的节目),培养演员的节目,难道演员这样就诞生了吗?暗箱操作,拉一个捧一个,这让人觉得愤怒、觉得可怕。这种就是拒绝,爱谁谁,因为我没兴趣,表演也不能掺假。你多大腕,给再多钱,也不行,因为我所尊重的这个事业,不能被这些所左右。
新京报:你的儿子张博宇也进入了这行,他在你们的光环下会有压力吗?会有一种“近水楼台”的感觉吗?
吕丽萍:不是“近水楼台”,而是乌云密布、步履艰难。如果他背着我们的包袱,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专业人士戴着有色眼镜看他,是对他不利的。其实他现在的位置比我们当年要艰难得多,他的前提太多,压力也很大,这行很不容易,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拼搏的精神去长久发展的,他需要一切从零开始,自己走自己的路。
演员重要的是戏好而不是走秀、作秀
新京报:你很直率,会毫不掩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性格似乎不太适合娱乐圈。
吕丽萍:原来没有“娱乐圈”这三个字,后来有了明星,才有了娱乐圈。我应该不在“娱乐圈”的范围里,只是科班毕业后,爱上了表演,才多演了一点儿作品,宣传多了一些。在表演艺术学校里,我也看到太多孩子渴望有角色演,渴望能延续自己的演艺生命,他们给我注入了一种青春的,让我更珍惜这个行业。但后来,我只觉得有些混子让这个行业变了味儿,我最讨厌为了金钱、流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行业不好的时候,有的剧本看了半天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可报酬还倍儿高,我不演,别人去演还火了,搞不懂为什么?
新京报:所以你会因为别人不敬业的态度或演戏之外的事情感到苦恼?
吕丽萍:当然,别人火不火和我没关系,我要做的是把自己定位在演员这份职业上。除了演戏,你给自己安排这么多应酬干吗?你到处走红毯,求曝光,想方设法把自己炒作为热点人物,不累吗?拿走红毯来说,我连衣服都没有,还要去接受大众的评论,他们会问“你怎么重复穿一件衣服?你是没有衣服还是怎么着?”让人头疼。我真觉得还是当演员最好,戏好了,观众认可就行了,而不是守着红毯、绿毯、荧光毯,咱不用这么去秀,走哪儿都要有灯光?太累。
采写/新京报记者周慧晓婉
新闻推荐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获奖名单出炉,44人榜上有名,当中有不少大家熟悉的名字,包括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及一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