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与春风得意的国产商业片相比,国产文艺片面临的市场反响,却是另一番景象。从暑期档算起,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燃冬》、获得金爵奖最佳导演加最佳男主角的《不虚此行》、在平遥影展大获好评的《永安镇故事集》……哪部不是深孚众望?又有哪部不是惨败而归。
如果说电影创作者能从最近几部国产文艺片的颓势中学到什么,或许就是不要凡事先怪观众、怪院线。这些影片虽然在戛纳或其他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荣誉,但是在国内市场上却遭遇了冷淡的情绪。
以票房论,这几部在电影界颇受看重的文艺片,票房最高2000多万元,最低的300多万元。正式在院线上映后,这几部作品的豆瓣评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细数比较集中的差评,有人觉得《燃冬》中的情欲拉扯用力过猛、无病,让普通观众难以看懂;有人觉得《不虚此行》对生死议题的探讨自说自话,显得悬浮、缺乏真实感;有人觉得《永安镇故事集》题材太窄,纯粹是电影人的圈内“自嗨”……
除了这些影评性质的声音,也有许多差评,把重点落在影片本身内容之外。在这几部作品中,最先上映的是因为选在七夕节当天上映,让不少冲着小清新爱情片去的人们感到出乎意料。而对于那些强调非商业片也需要高票房的人物,他们可能会被批判为刻意营造假象,不愿面对现实。
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我对商业和文艺两种类型均持开放态度。我认为,每一部作品都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视角和理解来表达社会现实,因此它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欣赏。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对于大众来说,即使是一些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银幕艺术品,如果不能与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共鸣,那么即便其质量再高,它们仍然无法真正地触动人们的心灵。
一个健康、开放的大银幕文化环境应当鼓励各种类型和风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类型都会受到同样的欢迎或者成功。如果每一位制作人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勇敢地承担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的电影产业将更加丰富多彩,而不会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模式或标准。
最后,我想提醒各位制作人,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都要坚定信念,同时也不妨学习那些取得成功的小确幸,因为它们往往隐藏着宝贵的一针见血。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战狼2”的精神——勇敢追求梦想,不畏艰难困苦,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